1940年1月,日军在扫荡时聊起一件怪事。他们目睹一个中国老农把一个年轻人推进水田,边打边骂。那青年满身泥巴,却一声不吭,任由老农教训。 虽然他们不明白中文,但看到那搞笑的场景...
1940年1月,日军在扫荡时聊起一件怪事。他们目睹一个中国老农把一个年轻人推进水田,边打边骂。那青年满身泥巴,却一声不吭,任由老农教训。
虽然他们不明白中文,但看到那搞笑的场景还是忍不住笑了。后来通过翻译,他们才知道那位老农在说什么。老农抱怨他儿子不务正业,赌博把家里的钱全败光了。
日本兵们嘻嘻地走远了,没发现后面有人正死死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。
一般人看到日本人都躲得远远的,可这位老农为何敢在日军面前动手?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隐情?
挨揍的“儿子”
眼瞅着那些日本兵越走越远,老农嘴里依旧骂个不停,手上的活儿也没闲着,直到他们的身影彻底消失在视线中。
老农立刻停下手里的活儿,把泥水中的小伙子拽了起来,叮嘱道:“鬼子撤了,你快走吧,小心点,别让他们再逮着你。”
这是怎么回事?
张体学这小伙子,年纪不大,来头不小。他可是新四军里的一位团长,虽然年轻,但已经是个老革命了。靠着出色的战绩,他在二十出头就当上了团长,实力不容小觑。
张体学1915年生于河南新县,家境贫寒。为了维持生计,他父母除了务农,还做些小生意,比如卖油茶和煎饼来贴补家用。
张体学年纪虽小,却懂事得很,看到父母每天忙得不可开交,他主动分担家务,做些力所能及的事。父亲因为做生意,见识广,眼光也长远,深知读书对孩子的未来有多重要。于是,他省下做生意的钱,把张体学送进了学校。
张体学从小就挺聪明,在学校表现一直挺好。但那会儿社会不太平,他爸做的小买卖也时赚时亏,家里经济状况越来越差。张体学念了三年书后,家里实在供不起了,只能让他辍学回家帮忙。
尽管在校时间短暂,张体学却从校园生活中领悟到了家国情怀。即使退学后,他依然保持着阅读进步书籍的习惯。他有个同乡好友叫许世友,两人相处得很融洽。
1928年,许世友响应革命召唤,毅然投身红军队伍。年仅13岁的张体学虽然对红军的理念还不太懂,但他清楚这支军队是在对抗腐朽的旧制度,是解救穷苦百姓的正义之师。
许世友参加红军后,张体学也想跟着去。但他才13岁,个头不够高,年纪也不达标,结果没被录取。
这次,张体学总算实现了当红军的梦想。他一入伍就被分到徐海东的部队里。虽然是个新兵,但他打起仗来一点不怂,连老战士都佩服他的胆量,说他打仗特别猛。
1935年,国民党军队对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大规模进攻。红十五军在直罗镇与敌军展开激战,在徐海东的带领下,红军战士们奋勇作战,最终击溃了来犯之敌。
牛元峰,国军109师的指挥官,带着500名士兵撤退到直罗镇附近的一个寨子。这个寨子不是随便选的,牛元峰在战斗中注意到,寨子外观坚固,地形险峻,对装备不如红军的部队来说,攻占这个寨子难度很大。
牛元峰带着剩下的500名士兵,就足以守住这个地方,静待援兵抵达。
正当众人焦头烂额之际,张体会突然提出要主动进攻,这让徐海东颇感惊讶:“你打算怎么打这一仗?”
"领导,我已经摸清了这片区域的地形。这个寨子并非铁板一块,我发现了一条隐蔽的小路,可以从侧边潜入,我打算利用它进行突袭。"
徐海东一听张体学的方案,立马觉得靠谱。眼下的局势,再跟国民党僵持下去不是个事,等对方增援一到,麻烦就大了。与其干等着,不如先下手为强。
徐海东问张体学:“这次行动你打算带多少人?”张体学回答:“十个就够了。”
敌军至少有500多人,张体学只带了10个人就去闯敌营,这风险可不小。徐海东问他要不要多派点人手,张体学却觉得没必要。他觉得10个人最合适,人多容易被发现,人少又不够用,10个正好。
张体学领着十名士兵从隐蔽的小路悄悄进入,所有人都盯着前方红军的庞大队伍,完全没察觉到后面还有红军靠近。
张体学带领十名战士,采取分头进攻的策略,还制造出人数众多的假象,吓得敌人手足无措。他与外部的红军主力协同作战,迅速歼灭了这股敌军。
成长过程
在直罗镇那场硬仗里,张体学打出了名堂,从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。
张体学的机智在战场上确实管用,但要是想让他当大将,他的理论知识还差点火候。
直罗镇战役后,徐海东对这位小伙子印象不错。后来军队有机会派人去延安大学学习,徐海东二话不说就推荐了张体学去。
张体学没有让徐海东失望,完成学业后依然在军队中发挥重要作用。1937年全面抗战打响后,他被调到鄂豫皖根据地。由于战局变动,主力部队需要撤离,但张体学接到命令,留在鄂东地区,负责组织当地的抗日武装。
这是张体学首次独挑大梁。主力撤走后,他手底下就剩不到50号人,枪也就20来条。这么点人枪,想跟敌人硬碰硬,压根儿没戏。
张体学在地方上积极倡导抗日,深入民众进行广泛宣传,激励大家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。新四军在当地已有良好声誉,加之抗日目标一致,张体学的呼吁迅速得到众多年轻人的热烈响应。
张体学在短短两个月内,就在当地组织了一支超过500人的团队,武器数量也从最初的20支迅速增加到了300多支。
当队伍发展到几百人时,张体学意识到他们已经有实力和日军打游击战了。他立刻着手调整训练内容,专门教战士们游击战术,提升他们的实战能力。
敢于投身抗日队伍的都是中华好汉,只要能为抗日出力,再大的危险他们也敢闯,训练这点苦更不在话下。
张体学带领的部队和鬼子玩起了捉迷藏,打一枪换一个地方,三个月里跟日军交手二十几回,可鬼子愣是摸不清这支部队的来路。
1939年末,鄂豫挺进纵队组建,张体学率领的部队与另外几支队伍合并,组成一个独立团,张体学被任命为副团长。
张体学带领的部队升级为独立团后,实力大增,面对日军时信心十足。接下来的战斗中,独立团频频出击,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打击。
鬼子们挺困惑:之前那支小队伍咋突然变得这么厉害了?
日本人记仇得很,独立团让他们栽了大跟头,他们肯定要找机会报复回来。
独立团行动隐秘,日军完全没察觉他们已重组为独立团。日军误以为这支部队实力突飞猛进,觉得必须高度重视。
日本鬼子为了摸清独立团的情况,砸了不少钱让汉奸们去打听。但老百姓心里都明白,独立团是打鬼子的好队伍,谁都不愿意出卖他们。那些汉奸折腾了半天,啥也没问出来,最后只打听到独立团可能藏在大崎山一带。
得知这一情报后,日军立即调遣部队前往大崎山区,展开全面清剿行动,决心彻底铲除独立团。这次清剿的残酷程度令人发指:在短短数月内,日军连续发动了66次规模不等的扫荡,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深重灾难。
每隔几天,村民们就会碰上日军巡逻。有时候,这些日军还会对老百姓施加压力。虽然村民们表面上装出害怕日军的武器,但始终没人泄露独立团的位置。
在鬼子疯狂扫荡的那段时间,独立团不仅没被打垮,反而越打越强。队伍从最初的几百号人,一口气扩充到1300多。武器装备也跟上了,光是重机枪就搞到了30挺。想当年张体学刚拉起这支队伍时,哪敢想能有今天这阵仗。
独立团的迅速扩张彻底激怒了日军,他们决定采取更为残酷的手段来对付这支队伍。
农民救了我一命。
独立团在抗日战场上频频立功,让日军恨得牙痒痒,正琢磨着要狠狠报复回来。
鬼子往大崎山增派兵力,怕自己人手不足,又不熟悉地形,跟老百姓也说不通,就拉来了1000多号伪军当帮手。
张体学为了摸清敌情,打算亲自潜入敌营打探。大伙儿都觉得这主意太冒险,都劝他别去。可张体学认为自己有把握,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敌人的动向。
这次日军铁了心要干一票大的,光伪军就拉来了1000多号人,加上他们自己的部队,人数估计比独立团多出好几倍。要是事先没摸清情况,真打起来,咱们肯定吃亏。
张体学的话挺在理,大伙儿让他带上个警卫员,还反复提醒他要注意安全。
靠近日军营地时,张体学让人在离自己一百米的地方待命,以便随时支援。他注意到营地外大约两百米处有棵大树,爬上去一看,发现树的高度刚好能清楚看到敌军的军营动态。
张体学迅速掏出望远镜和本子,边看边写。他藏得挺严实,躲在树上,鬼子哨兵没发现他。眼瞅着任务快完成了,突然出了岔子。
张体学没注意到,那天太阳挺大,望远镜镜片会反光。日本哨兵发现了这光点,马上报告了上级。
警卫员注意到日军营地有调动的迹象,立即向张体学发出警报。张体学迅速从树上滑下撤离,但他动作的声音还是被日军察觉到了。
张体学和警卫员分头逃命,警卫员引开了一些敌人,但后面的追兵还是紧咬不放。张体学看到前面有片小树林,立马冲了进去。
被独立团耍得团团转,日军心里憋着火,也跟着冲进了树林。张体学哪敢停下,他知道自己根本不是日军的对手。
走出树林没多久,张体学碰见一个老农正在地里干活。他回头看看,发现日军还没从林子里出来,赶紧对老农说:"大爷,我是新四军的,后面有鬼子在追我,您能帮帮我吗?"
老农听完,二话不说抬腿就踢了张体学一脚。张体学毫无防备,被这一脚直接踹进了水田,整个人摔在泥里。等他爬起来时,身上全是泥巴,衣服都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。
老农二话不说,脱下鞋子就朝张体学猛抽,连踢带踹。张体学一开始有点懵,直到听见日军翻译问老农话,才恍然大悟。
老农气得直跺脚,指着儿子大骂:“你个没出息的,就知道赌钱逛窑子,家里这点活儿都不干,看我不收拾你!”
张体学立刻反应,嘴里喊着“爹,求您饶了我”之类的话,果然把日军给糊弄过去了。等日军走远,老农赶紧扶起张体学:“鬼子走远了,你快回家吧。”
张体学准备表达谢意时,老农抢先说道:“新四军是抗日英雄,该说谢谢的是我们。”
张体学心里挺舍不得那位老农,但他清楚这地方不能多待,立马赶回了部队。靠着张体学带回来的情报,独立团巧妙避开了日军的“大扫荡”,还抓住机会狠狠打击了敌人。